找到相关内容729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方淨土變相的源流及發展

    诸大众,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,住不退转。....其下辈 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,假使不能作诸功德,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意,乃至无量寿佛,愿生其 ...晚唐的作品,要胜过很多了。 、小结 总上所述,西方净土变相,在思想上应是起源于印度,而经典完成于二世纪的犍陀罗一带,随著月支人的传播而入华,在四世纪左右中国开始有无量寿像,五世纪则有净土...

    陳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245896.html
  • 善导大师要义(3)

    本来愿与行若不具足则不能成就任何事,通论家据此而主张下下品之往生是唯愿无行,故依之称名的往生净土之说,实在讲是以此为缘,而等将来后世才能往生净土,因此权说次生往生,所谓“别时意趣”。就因为如此,...的依据是下下品的行者回顾自已罪恶的一生,只有求佛的救度,听闻称名往生之道而起“至心”之,因此愿求净土之可说是非常强;然而这毕竟很象临时抱佛脚,虽是声念佛,总之不过是悲鸣而已,很难看作往生净土之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645945.html
  • 慧净法师书信集(1)

    单单五戒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之中的一戒都守不清净,何况善!经中说:  ‘心常恶,口常言恶,身常行恶,曾无一善’。又说:  ‘心口各异,言念无实。’又说:  ‘大命将终,悔惧交...:‘说经行道皆如佛。’  信本愿之人,不假修持之造作,日常生活,唯任运称名便可。《大经》言‘乃至一’(短在一);又言:‘乃至’(长在一生)。《小经》言:‘若一日乃至若七日。’此等经文皆谓:闻说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246007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1)

    类:一、信,二、勤,三、,四、定,五、慧,六、寻,七、戒,八、喜,九、舍,、轻安。  道的主要项目,虽有此种。但正见成就,就能得信成就,引导五出世根的次第开展。开发七觉支,而喜、轻安、舍,不外乎...?七觉分?八圣道分?(空无相无作)三三昧?十一智?三(无漏)根?(有觉有观等)三三昧??四禅?四无量心?四无色定?八背舍?九次第定  3.力?四无所畏?四无阂智?十八不共法  4.四十二字门 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3.html
  •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(1)

    不能念彼佛者,应称无量寿佛。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,称南无阿弥陀佛。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命终之时,见金莲华,犹如日 轮,住其人前。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」   经中初云「...明了宣示「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观经亦说,下品下生者,称阿弥陀佛名号,令声不绝,即得往生。由此观之,别时意是不正确的。   于是有人提出「事净土」之说。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246325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(2)

    念起即息,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,皆无由而起,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,加持身心。敢保不须日,即见大效。(续)与胡作初书   ◎业障重,贪瞋盛,体弱心怯。但能一心念佛,久之自可诸疾咸愈。普门品谓若有众生,...道德之人。〗慈心不杀,〖当吃长素,或吃花素。即未断荤,切勿亲杀。〗修善业〖即身不行杀生、偷盗、邪淫之事。口不说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之话。心不起贪欲、瞋恚、愚痴之。〗又须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。夫和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546380.html
  • 净土文摘(1)

    三万声、一万声、三千声、一千声,定为日课,不可一日放过。再如有人繁忙到了极点,没有片刻空闲,但在每日早晨必须,积累日久,也有一定的功德。  念佛以外,或诵经礼拜,或忏悔发愿;种种结缘作福,随力布施,...这不须要去问佛,自己就可以相信的。况且我们的一心性,是不断地随缘而又始终不变的,它是横遍法界,竖穷三世间的,所以弥陀净土也在其中。既然弥陀净土就在我们的心性之中,那末,以我具有佛的心,我心里所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846923.html
  • 净土文摘(2)

      丁炳文居士这个人,生前并没有其他胜过别人的地方,只是能深信、切愿、力行。他就是依靠信愿行终于得到往生净土了。佛经说,恶之人临终,都能下品往生,何况他几年持名不断,怎么不满他的愿呢?知道了他...我就告诉他“你要去,那赶快一心念阿陀陀佛还来得及。”他听后很高兴,毫不犹豫地马上双手合十念起阿弥陀佛圣号来。我在旁边为他助念,大约多分钟,成章双手先后慢慢地放下,面含笑容安详而逝。(杭州孟宗珍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946924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2)

    国界平等坐大会。”意为众生靠自力修行经劫(意为极长的时间。“劫”,长时)才有可能达到觉悟,但如果称名念佛,一即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,在称名方法上,一没有区别,都可使众生达到摆离生死的...七字“题目”,即可改变不好的宿命,祛灾治病,生活无限幸福。又据“界互具”的教义,说信奉并称《法华经》七字题目,可以引发自己内心先天所具有的“佛界”,达到觉悟,使“人性”(“人间性”)圆满实现,与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347051.html
  • 二乘人回小向大之考察

    30而下辈是“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意,乃至无量寿佛,愿生其国。”31三辈都说发菩提心,在《大乘无量寿庄严经》中的十三、十五愿,都说到“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,而与“三辈往生”相当的,也...世尊这样作的用意是因为:  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,应去应度,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,则不欲见佛、不欲亲近,便作是:佛道长远,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。知是心怯弱下劣,以方便力而于中道,为止息故说二涅槃。(...

    释长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347580.html